日前,2019年港澳青年学生南沙“百企千人”实习计划第二期结业分享会在广州“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举办。该计划4年来吸引超过1500名港澳大学生和“准大学生”到广州南沙完成实习。姬东摄(影像中国)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进入新时代,当代青年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投身时代浪潮,推进国家建设。他们活跃在创新创造前沿、挺立在经济发展潮头、奋战在攻坚的一线,他们既赓续传统又开创新篇,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用智慧和汗水回答时代的考题,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本版从本期起推出“青春奋进新时代”系列报道,讲述好时代新人新担当新作为的精彩故事,摹写出新时代新青年的奋斗群像和他们身上鲜明的时代精神。
——编 者
核心阅读
粤港澳交流日益增多,港澳青年对内地的了解越来越多,交流合作的意愿和信心也越来越强
青年奋进则湾区日新。正青春的大湾区里,越来越多创业青年,正甩开膀子,激情逐梦
两个走出校园没几年的90后,几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外加20多万元的投资,用5个月时间,做出了一个涵盖宠物衣食住行各项资讯服务的APP平台,与之智能互联的实体宠物盒子,也有了第一台原型机,即将放入社区实地测试……
要在以往,这样的故事听上去更像个传奇。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创新创业创造”的“风口”,它却是故事的主人公——香港青年叶正乔的亲历。“我来自香港,只身来广州闯荡。好在,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叶正乔说。
给叶正乔底气的,除了年轻和创意,还有湾区城市推出的扶持、便利青年创业的各项政策。其中,最近出台的“港澳青创10条”更是干货满满,每年多达5400万元的财政扶持,让他对未来信心百倍。
这项含金量十足的政策,同样出自一群青年之手——为了这薄薄的3页半纸,1985年出生的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处负责人蒋进平,带着几位比叶正乔大不了几岁的男女“干将”,连续奋战近两个月。
青年奋进则湾区日新。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并实现“一地两检”、“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正青春的大湾区里,越来越多像叶正乔、蒋进平这样的青年,正甩开膀子,激情逐梦。
好政策让创业青年感慨赶上了好时代
稚气未脱的面庞,休闲T恤外加过膝短裤,脚踩厚底篮球鞋……想不到,眼前学生模样的叶正乔,已经在广州闯荡了两年。
1994年在香港出生,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主修的结构工程专业看上去也很有前景。可此后,叶正乔的人生轨迹忽然转向——他放弃专业,干起了“自己的事情”。
“乔仔,你看天河那边开了个港澳青年之家,免费档口,帮忙办证,还替你拉投资,你想创业,可以去那里试试。”2017年10月,外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让叶正乔把事业的起点选在广州。
叶正乔辗转联系上了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成为后者成立后第一个找上门的青年创业者。2017年底,他注册成立公司,正式开始了创业之旅。那时候,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口口相传的“热词”,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叶正乔对自己此前的判断和选择很自豪。在他看来,香港有很多像他一样想创业的青年,但创业成本太高了;而内地,特别是和香港邻近的大湾区城市,是理想的创业地。
“粤港澳交流日益增多,港澳青年对内地的了解越来越多,交流合作的意愿和信心也越来越强。”说这话时,叶正乔显得少年老成,《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支持港澳青年在内地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更让他庆幸赶上了好时代。
然而,创业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准备充分的攀登。一开始,初出茅庐的叶正乔多少显得经验不足。“工商注册、税收登记、社保办理……在内地,这些法规程序都和香港天差地别,对于一个首次创业的人,我感到很迷茫。”幸好,港澳青年之家帮他解决了很多困难,就像真的家一样,帮他注册了公司和商标,解决了前期大部分的困难。
接下来的创业过程,一步步都有些超出叶正乔的预想。
一开始他和另外两位创业伙伴立志在设计领域拼出一片天地。但现实是他们只能靠打零工去维持。最困难的时候,叶正乔来到黄埔区少年宫,面对一帮八九岁的娃娃,开起了一门魔术培训的课程。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魔术课很受孩子们欢迎。叶正乔发现,在美国和香港很流行的少儿魔术课程,鲜见于内地。魔术是综合了不同科学领域的高智慧表演艺术,能够培养孩子多种能力。他做了很多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加上和小朋友接触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今,叶正乔正把他教授的魔术系统编写成课程。
而在教魔术的过程中,更大的收获来了——不少送孩子来上课的家长,身兼遛狗的任务,在课室门口等候时,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吐槽家门口很难找到照料宠物的地方。天生对信息敏感的叶正乔,听着大家的烦恼,脑中逐渐构想出一个“社区智能宠物盒”的点子。“大概就这么几个平方,像个电话亭一样,里面有简单的设备,让人们在里面自助给狗狗剪毛、洗澡等等。”
几个小伙伴一碰,构想越来越成熟。“宠物数量增长很快,宠物用品及服务消费市场规模同样逐年递增。”认真开展的数据调查显示,宠物服务市场空间非常可观。
虽然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但大湾区城市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全力支持港澳青年创业,让“叶正乔们”信心倍增。“反正年轻,最不怕的就是失败,拼吧!”叶正乔义无反顾。
辞职下海做好创业青年的“贴身保姆”
从一家人力资源上市公司全国新人培训负责人的位子上辞职,是邢宝伟人生的转折点。对于老家在黑龙江的他来说,南方的广州,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他决心从事的创业服务,更是一个全新的事业。
根据广东省社科院的调查,超过50%的粤港澳青年有意愿在广东创业、就业,与此同时,港澳创业青年面临“落户难”“融资难”“招聘难”“发展难”等瓶颈。
“大湾区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如何转化为这些初创企业看得见、够得着、可使用的资源,这离不开中间机构‘最后一公里’的贴身服务。”邢宝伟说。
可在陌生的广州,这件事该怎么做,邢宝伟心里并没有底。2016年,他获聘担任国资民资混合所有、公司制运营的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我们是用一种创业的形式,在做创业的服务,自己的盈利和商业模式只能立足长远,慢慢摸索。”
100万元启动资金,身边两个帮手,这就是邢宝伟“二次创业”时的全部家当。最初的设想,是搭建一个“创客+文化”的共享空间,“创业者在这里可以谈项目,读者可以享受阅读,小孩还有少儿专区活动。”
尽管广州科学城创新大厦一层1000平方米的场地由政府无偿提供,但100万元在装修完就没钱了,连书架、绿植都是到处“化缘”众筹来的。书架空空荡荡立起来了,可团队再也筹不到钱买书,邢宝伟坦言,那段时间,茫然无助,甚至想到了放弃。
一个偶然的机会,邢宝伟和黄埔区图书馆搭上了线,双方一拍即合,将这个空间打造成企业分馆。没多久,全区首家24小时不打烊的创业图书馆“缘创咖啡分馆”开门迎客,“共享经济全产业链”的概念经媒体一报道,一下子就火了。两年来,“缘创咖啡”已吸引370家创业公司进驻,很多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也主动找上门来,让他们得以逐步在馆内构建起路演、上市、融资等“一站式”共享创客服务。
31岁的黄锐是广州纳金科技园总裁,与邢宝伟比起来,从机关年轻的副科长辞职下海的他,要下更大的决心。在公司总经理助理岗位工作了七八个月之后,他以实际表现得到老板信任,开始独立运营这个18万平方米的众创空间。在他的努力下,原本破旧的钢铁仓库焕然一新,变身为产值超30亿元的科技园区。
多次业务上的接触,让邢宝伟和黄锐成了很好的合作伙伴,共同站在大湾区广大创业青年身边,做好他们的“贴身保姆”。
刚进纳金科技园时,“响车车”还是几个怀揣梦想的青年初创的新能源车租用企业,缺布点、缺资金,黄锐撬动科技园的资源,成功帮他们融到20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又找到邢宝伟,链接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政府资源,帮企业布设充电桩,并联系拓展用户。大半年的时间,“响车车”已成为拥有50多个站点,自持2000多台新能源车,估值超2亿元的新能源出行平台。
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干事创业的舞台更大了。“我们成立了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服务的范围更大了,品牌更响了。”邢宝伟透露,上个月,他多了个新职务——黄埔科创学院院长。全区有2万多家科技企业,其中包含了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黄埔科创学院将链接更多资源,用更多的耐心陪伴企业共同成长,“开设科创板辅导班,培养科创企业上市后备军。”
把政策环境转化为创业青年的获得感
奋斗湾区的青年人,有的选择走在前列,还有一些人默默无闻,甘当营造环境、构建政策的“参谋队”“后勤部”。年纪和叶正乔、邢宝伟、黄锐等人不相上下的机关干部蒋进平,就是其中之一。
广州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A座一楼119室,是蒋进平调入经济研究处的“新战场”;起草《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即“港澳青创10条”),是他接到的第一个重大任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无论是从讲政治的高度,还是从集聚港澳人才推进我区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这项政策都非常重要。”在区领导的反复强调下,34岁的蒋进平感到“压力山大”:拟好这个政策,必须在宏观把握全区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既充分学习借鉴既有政策,又要探讨港澳青年最需要的是什么。
白天走访企业、孵化器,和港澳青年企业家座谈;晚上围在办公室靠窗隔开的小会议桌前,查资料、整理记录、讨论,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多……这就是整个5月、6月,蒋进平和另外三位“战友”的工作日常。
5月,走访企业调研,连开多个座谈会;6月6日,发文征求区有关单位意见建议;6月14日,再次召开港澳青年代表座谈,征求到的32条意见,采纳了20条;6月21日,会同区科技局召集有关部门讨论研究,一条条完善具体条款;6月下旬,形成送审稿,反复修改;7月1日正式印发实施……回顾整个过程,蒋进平感慨“痛并快乐着”:“别看只有10条,一年涉及的财政预算就是5400万元,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每一条都是字斟句酌。”
更优厚的政策和更优良的营商环境,通过窗口单位青年公务员的努力,转化为湾区创业青年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广州开发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投试产服务处,日常工作主要是沟通和协调,密切跟进辖区内筹建项目进展,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副处长梁硕研跟进的LG化学光学膜项目,是该区首批信任筹建重点项目,“拿地就建”的全新审批模式,既大大提升了项目落地的效率,又给部门办事效率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保障该项目顺利建设,我局牵头组织筹建工作会议共29次。”令梁硕研印象最深刻的是投试产环节。项目定于4月1日试生产,急需锅炉点火,为生产车间提供蒸汽。但直到3月19日,锅炉房安全设施、燃气管道安全防护、持证操作人员配备等仍不具备运行条件。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准时试产,梁硕研一连几天在现场驻点办公,督促管道施工单位、锅炉安装单位、燃气单位现场加班,无缝对接各个环节。
在各单位和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原来正常程序需要15天完成的工作,压缩在7天完成。3月27日上午9时,在听到锅炉操作人员报告“点火正常,正式供气”后,梁硕研长长地舒了口气,油然生出满满的成就感。
在日常工作中,梁硕研和同事们因为筹建项目协调土地平整、绿化迁移、临水临电申报等事项,和有关部门越来越熟。一旦企业遇到困难,马上提供准确指引,及时解决问题。有企业说:有啥事找到企业服务局,就像回到了“娘家”。(记者 贺林平)
《 人民日报 》(2019年09月0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