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以上 脱贫要啃硬骨头(国是论衡)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9-03-06 16:20:43  点击:6961  属于:中国新闻

(来自我图网)

过去几年间,中国大地上的脱贫攻坚战轰轰烈烈,战果丰硕。2019年,我们迎来脱贫攻坚全面冲刺关键一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面对“关键之年”的脱贫攻坚任务,代表委员们同本报记者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3月3日下午,2019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开启。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说,岩博村通过“人民小酒”“盘县火腿”两个产业已经脱贫了。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余留芬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提到了“人民小酒”,大家一下子记住了这个酒。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揭秘”说,也许不为人知的是,在这款让乡亲们实现脱贫致富的“人民小酒”背后,是贵州大学科研人员的全力支持。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白酒研究院)教授黄永光受聘成为岩博酒业总工程师,为岩博酒业在全国首创清酱香型白酒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公司生产、技术、科研、产品质量等。

各界支持 成果丰硕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王建伟还记得,2014年,村里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时,共有56户、132人列入其中。如今,4年多过去,经过第三方严格评估,村里还剩2户没脱贫。

“村里人祖祖辈辈以种茶为生。我们就以茶业为抓手,帮贫困户种茶,每亩地可收入几千元,很多人借此脱贫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王建伟表示,今年一定能全村脱贫。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农民马慧娟告诉本报记者,她本人是易地扶贫搬迁受益者。从西海固移民到现在的村子以来,她和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表示,他们村终于挖去了“穷根”,旧貌换新颜。问起背后的秘诀,羊风极回答了两个关键词——“求变”和“学技术”。

“传统上,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甘蔗,碰上灾害气候,损失严重,收入大减。头些年,我带领大家种橡胶、割橡胶。最初,有人质疑,因为橡胶树种下几年后才能有收益,不如种甘蔗来得快。但是,后来大家尝到大甜头,积极性高涨,连续扩大种植规模,村民收入可观。”羊风极高兴地讲述他和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

田表村也尝到了“学技术”的甜头。“无论是种橡胶还是种火龙果、养猪、养鸡,都离不开技术,我们都会定期邀请专家来给村民授课。经过专业的技术指导,我们的作物可以种植得更好,动物也可以养得更健康。”

近年来,有一批像霄坑村、田表村这样的贫困村在产业扶贫、政策扶贫等综合措施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精准脱贫。仅2018年,农村贫困人口就减少了近1400万,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方式多样 标本兼治

过去几年,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扶贫道路。参与扶贫的主体之多元、方式之多样,都让人印象深刻。

宋宝安说,这几年,贵州大学在脱贫攻坚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始终以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和校农结合,积极融入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

比如科技扶贫,贵州大学选派400名科研人员,深入贫困县乡开展技术指导。潘学军、龙友华、陈卓、黄永光等专家在核桃、猕猴桃、优质稻、食品加工产业等领域发力,助推着贵州的农村产业革命,服务着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贵州是产茶大省,贵州大学的植保一流学科科研人员专门构建了以草治草、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绿色防治技术,在全省23个重点产茶县建立示范基地,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质量安全工作,为茶叶的健康、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告诉本报记者,他一直关注农村发展与农民工权益保护。2016年以来,他主动搭建脱贫平台,设立培训机构,让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免费接受技能培训,包吃包住并保证就业。目前,与他签约的1万多名员工分布于深圳、上海、福州、大连、郑州等多个城市。

“脱贫攻坚既有阶段性目标任务,又是一项动态管理的战略任务。要坚持和推广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路子,标本兼治,久久为功。”张全收说。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对本报记者表示,要把脱贫攻坚与培育新型农民结合起来,要激发农村贫困户的脱贫动力,同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让他们有干劲、有能力,脱贫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李云才认为,产业振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过去一年,他在湖南乡村调研走访中发现,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指引下,一些村通过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实现产业化、规模式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顺利脱贫。

重任在肩 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当前,我们处在脱贫攻坚全面冲刺阶段,面对的是最后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经过这几年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今年,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巩固好这个成果。”马慧娟表示,这需要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发展,尤其在当地要找到适合老百姓的产业,让大家有持续稳定的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林学院院长丁贵杰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在边远的西部地区,接下来应当更加重视西部地区的基础工作。

“希望加大力度扶持西部边远地区的教育,虽然近年的投入明显增加,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需要好好补补课,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中的独特价值。”丁贵杰表示。

就农村产业扶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提出了3条意见。一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提供指导,做到适应市场规律。二是要重视农业保险,加大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力度,帮助农民降低风险。三是建立农业损失补偿基金,增加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张全收建议,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科学规划扶贫产业,避免一窝蜂、一刀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06日第06版 记者 刘少华 刘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