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就业优先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意味着什么?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9-03-05 00:00:00  点击:7013  属于:中国新闻

1123655935_15411628527011n.jpg

资料图:甘肃渭源县上湾镇“巾帼扶贫车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决不让基本民生保障出问题!”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针对民众关切的民生问题提出诸多新思路、新举措,送出一份分量十足的民生“大礼包”。

翻看“礼包”,教育、养老、医疗等惠民基础保障投入力度不减。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进、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真金白银的民生投入,让基本民生的底线越来越牢。在老百姓眼里,发展成果不仅是抽象的宏观经济数据,更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政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自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列为“六个稳”之首以来,稳就业成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的重要考量。与以往“零敲碎打”的就业促进的手段不同,在宏观政策层面强调就业优先,意味着更加重视就业政策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涉及行政体制改革、综合使用财政与货币政策、增加工作岗位有效供给等方方面面。

从“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到“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再到“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举措的多管齐下,既体现了政府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矛盾凸显的底线思维,又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一个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至关重要。只要就业稳、收入增,老百姓心里就有底,中国发展就更有底气。(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