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外读者热议中国经典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9-02-22 14:54:23  点击:7060  属于:中国新闻


2018年11月亚马逊自助出版的版本封面

2018年亚马逊自助出版的《孙子兵法》翟林奈英译本

已经过去的2018年极不平凡,对于海外读者而言,中国可谓是热点纷呈:金庸去世引起武侠图书热,港珠澳大桥掀起新的珠三角旅游潮……海外对中国更为关注。

令人惊讶的是,在科技高速推进、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的当下,《道德经》和《孙子兵法》这两本来自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经典图书,却得到了更多海外读者的阅读和评价。依据goodreads和亚马逊的读者评价数据,我们发现,在有关中国题材的图书中,这两本书的阅读和评价数量占据了第一和第二名。

《道德经》这本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中国经典,在今天的西方世界可谓炙手可热,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堪比福音书。读者热议排在首位,名副其实。

其实这本书在欧美世界的传播历史尚且不足300年。最早被介绍到欧洲的明确记录是1788年,由来华西方传教士将该书翻译成拉丁文,作为礼物献给伦敦皇家学会。直到19世纪,《道德经》才真正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法国汉学家雷慕莎将“道”阐释为希腊语中的“罗格斯”。雷慕莎的学生儒莲于1841年完成了第一部带有注释的法译本《道德经》,将“道”翻译成为“通道(way)”。1868年,第一个英译本《道德经》出现。最为权威的译本为传教士理雅格在1861年至1885年编译的五卷本《中国经典》,确定了《道德经》的基础概念和标准词汇翻译。

直至20世纪后半叶,《道德经》才在欧美广大读者中间流行起来,研究文章、翻译语种和版本日益增多起来。截至2018年,仅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欧美语种关于《道德经》的研究图书、研究文章就有7100多种(篇),其中专业图书1093种,专业书评有916篇,研究文章达到了4129篇,其他题材有959种。这个数据,是迄今为止中国图书在欧美学术界的最高纪录。

依据世界图书馆系统的数据,截至2018年,《道德经》共有50多种语言的译本,各类版本累计达到1500多个。

其中最受读者欢迎的英译本华裔学者冯家福和妻子简·英格里希的英译本,最早由美国纽约克诺夫(Knopf)出版社于1972年出版,此后再版几十次。冯家福1919年出生于上海,自小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后来毕业于西南联大,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获得硕士学位。他在美国成立了若干个道家研究中心,并四处讲学,对道家思想的研究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他的《道德经》英译本不仅获得了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而且也受到欧美读者的喜爱。截至2018年,共有86621人对于冯家福的《道德经》英译本进行了评价,读者留言达到3536条,这是迄今为止读者评价数量最多的一本中国图书。

在大量评论中,有读者认为自己能够从《道德经》中获得身心的平静,有的则从中感受到中国思想之美;有的读者认为《道德经》蕴含世界的普遍真理,改变了自己看待人生幸福、看待世界以及与人相处的方式;有的认为《道德经》与西方文化注重鼓吹物质主义不同,而是从精神思想层面对生活予以观照;有的读者将《道德经》与福音书进行比较,认为《道德经》没有对任何宗教式理论进行评价,体现出真正的多样性。

《孙子兵法》真正被介绍到欧美世界的记录为1772年,由法国耶稣会传教士从中文直接译为法文。第一个英译本出版于1905年,由英国军人卡尔思罗普从日语译本转译。

最为权威的英译本,是由大英博物馆藏书手稿部的助理翟林奈(Lionel Giles)从中文直接翻译而成,1910年出版后至今仍不断翻印,2018年亚马逊的自助出版平台上,翟林奈的译本被重新出版。笔者查阅世界图书馆系统发现,截至2018年,《孙子兵法》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等超过30个语种,版本有459个,英语版本最多,有138个。

《孙子兵法》这部2500年前的中国军事经典,在欧美社会2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变成了一部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商业谈判、国际贸易、股市投资、体育竞争、法庭辩论、政治选举以及人际关系、心理情感等诸多领域的励志书。

在5000多个留言中,正面评价的数量为4631条,接近80%。

有的读者认为《孙子兵法》教会人们如何坚持、自律、处理争端、发挥创造性才能;有的认为该书让人直面内心,了解自己是谁,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有的读者现身说法,以自己14岁时、28岁和56岁时读这本书的不同感触,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有的读者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以致没能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活;有个读者认为该书涉及如何处理“冲突”的主题,这对于一个试图让孩子上床睡觉的母亲来说很有用;有的读者认为这本书某些方面比《圣经》还好,书中的很多思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都适用。

通过这些大量的读者评价我们发现,以《道德经》《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不仅在2000多年里哺育和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心灵,随着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翻译、传播到世界各地,历久弥新,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当今,不断崛起的中国在摆脱各种文化偏见甚至歧视等有形和无形力量的牵绊,这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强大的历练。正如歌德所说,“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这也提醒中国出版界,充满向上力量的中国,到处都是“中国故事”的素材。我们期待在2019年或者未来几年里,在海外读者热议的图书中,有更多来自中国当代的图书。

(作者何明星、李丹分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22日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