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政务:高效便民办政事(网上中国)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8-12-26 16:07:30  点击:7090  属于:中国新闻


一名申请开办企业者在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刷脸”领取营业执照。本报记者 贺勇 摄

“刷脸”都可以办什么?在一些酒店,忘记携带身份证件的顾客,输入身份证号,刷脸识别成功后就可以办理入住;在大型会议展览,几秒钟即可完成刷脸并签到入场;在部分银行,使用ATM(自动取款机)机进行刷脸识别,无需带卡,按程序输入密码便可进行存取业务……

不仅如此,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刷脸政务”正在各地广泛应用。“刷脸”就能办事,群众少跑腿,更方便。

超百城试水“刷脸政务”

12月初,西安某公司工作人员来到陕西西安国际港务区服务大厅办理业务,因未携带身份证,窗口工作人员随即启用“微警认证”小程序。认证结束后,工作人员核对资料,当场出照。

得益于这项技术的应用,以往群众需要花掉半天时间办理的37项业务,现在均可在手机端自助进行电子身份验证。

这种借助“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刷脸”完成个人身份验证,办理相关业务的方式被称作“刷脸政务”。这是将“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相结合拓出的一个新的便民应用场景,大大节约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如今,中国多地推出“刷脸办事”服务:在湖北武汉,一台“刷脸”缴费机在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窗口上线,办事群众只需扫描出入境回执单,完成“刷脸”,输入手机号确认,就能完成办证缴费;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退休老年人通过手机客户端输入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刷脸”认证,即可完成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在浙江,省直住房公积金中心与合作银行进行数据联网,缴存客户无需再到银行开具流水证明或现场排队办理,只需轻点鼠标、刷脸认证便可完成还贷提取网上申请。

据了解,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互联网+政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超过100个城市的用户通过支付宝刷脸完成身份验证后,可轻松在线办理公积金查询和提取、个税查询、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电子证件等公共服务。

“刷脸”应用加速落地

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与政府部门“连接成网”成为一大趋势。如今,随着人脸识别技术、信用审核技术、实名认证技术等手段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刷脸政务”也逐渐具备了落地和实施的“底气”。

从“最多跑一次”到“刷脸政务”,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和技术手段的提升,人民群众越来越习惯于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手段,享受技术应用带来的便利。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哲表示,就“刷脸”技术而言,中国目前在应用落地方面走在前列,同时底层技术也在不断加速发展。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

如今,人脸识别技术不但吸引了国内外诸多互联网巨头的大量研发投入,也催生了大批创业公司,在视频监控、刑事侦破、互联网金融身份核验、自助通关系统等方面创造了诸多成功应用案例。

专家表示,“刷脸政务”提高了办事效率,重构了政务服务体验,减少了老百姓奔波之苦。面对移动互联网潮流,各级政府如何搭好这趟快车,成为了政务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

技术标准有待完善

随着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技术的成熟,“刷脸”办事正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寻常物。

专家表示,与指纹、虹膜等相比,人脸是一个具有弱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刷脸政务”的技术手段是否成熟和安全?人民群众的办事诉求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诉求如何同时得到满足?这些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商用速度不断加快,应用范围愈发广泛。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面部识别技术正迎来应用普及的风口,在生物识别的众多细分领域中,面部识别更是佼佼者。虽然人脸识别技术推动了诸多领域的变革,但其对于公民隐私保护造成的威胁也不容忽视。”王哲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表示,虽然“刷脸”的应用越来越多,但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大对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力度,关注和防范由算法滥用所导致的决策失误和社会不公。

在王哲看来,人脸识别采集技术要求高安全性、高准确率、高可用性、高实时性,会积累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如果变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就无法使人脸识别技术得到提升。

“相关应用如何设计人脸识别系统、确保用户数据不被盗用,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技术开发领域仍有较大拓展空间,有必要在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上加大引导力度,促进其发展。此外,随着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应用显著增多,人脸识别技术的各类标准,包括保护公民隐私的标准应尽快出台。”王哲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2月26日第 08 版 记者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