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站在十字路口,各国还忙着政治博弈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8-12-10 00:00:00  点击:7125  属于:中国新闻

内文图1.jpg

12月8日,环保主义者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游行,呼吁控制碳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世界正站在十字路口上”。

这是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摩洛哥政治家迈祖阿尔、法国前总理法比乌斯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与能源项目总监曼努埃尔·普尔加·比达尔在12月2日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中向全世界发出的警告。他们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担任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席。

他们的担忧在于,在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频发、气候行动滞后的背景下,人类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窗口正在关闭。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日在波兰卡托维兹开幕。此次大会被认为是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后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也是《巴黎协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契机。

碳排放

一个令很多人感到不安的事实是,在经历了三年的平稳气候,2017年和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出现了反弹的局面。5日,全球碳计划组织(GCP,The Global Carbon Project)发布研究报告,预测2018年碳排放总量将增长2.7%,远高于2017年增长1.6%和2014-2016年零增长的水平。

这将对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控温目标提出严峻的挑战。《巴黎协定》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但是,这就需要世界各国在控制碳排放问题上共同合作才能实现。

在碳排放问题上,《巴黎协定》不是强制性的摊派减排任务,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迎认为,NDC制度本身就意味着《巴黎协定》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各国先提出各自的NDC,然后采取行动,接着再做评估,如果有差距就再加强,这样一点点采取措施进行强化,“它就是一个逐步引导的、自下而上的进程”。陈迎表示,虽然采用NDC这种方式是一个比较慢的方式,但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途径。

控温目标

对全世界的气象学家和环境学家来说,2018年绝对是糟糕的一年。这一年极端天气频发、美国和澳洲都遭遇历史罕见的森林火灾、海洋酸化、冰川融化等现象都在加剧……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将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第四暖年,有记录以来20个最热的年份都出现在过去22年中,而排名前四的年份出现在过去四年中。

内文图2.jpg

12月2日,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开幕。图片来源:新华网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就此警告称,如果这种趋势继续持续,那么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3℃—5℃,远远高于《巴黎协定》所确定的1.5℃—2℃的目标。今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称“全球气温上升1.5℃将增加与气候相关的危机,包括括健康、民生、粮食安全、水资源供应、人类安全和经济增长等。如果增加2℃,问题将更加明显”。

不过陈迎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把全球升温控制在1.5℃是一个极高的要求,“需要用到很多负(碳)排放的技术”,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很多技术还没有达到可以做大规模商业推广的成熟度。

“1.5℃并不意味着它现在就有一个可行的路径。”陈迎分析称,“它是一个全球目标,代表着一个方向”。但在碳排放逆势增长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越来越难。陈迎表示,碳排放量增长意味着我们可能距离实现2℃控温目标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5℃真的很难说”。

博弈与妥协

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目标,也正在受到来自政治领域的干扰。

本届大会是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的首次大会,虽然根据相关规定,美国完全退出《巴黎协定》要等到2020年,但是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第二大排放国的美国退出协定,还是给协定的有效落实蒙上了阴影。

而其他发达国家也没有好到哪儿去:难民危机、经济动荡和脱欧问题让气候变化在欧洲政治家的议程里不再处于特别突出的地位。同属“伞形集团”的澳大利亚本就在减排问题上三心二意——该国今年8月的政府更迭,让外界对于其是否真的会履行其减排义务产生担忧。

内文图3.jpg

12月2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图片来源:新华网

事实上,本届气候变化大会的举办地卡拉维兹就是一个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矿业城市,而波兰也一直拒绝放弃使用煤炭能源。能源变革是控制碳排放总量的关键,而实现这一变革需要资金与技术,每次气候变化大会“到了该谈钱或谈技术的时候,又变成了各国之间政治上的交易”。

《巴黎协定》的解决资金和技术转移问题的一项核心原则,就是“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每年给较贫困国家投入1000亿美元,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在提供资金和技术转移方面仍然存在严重不作为的情况。

但一个积极的信号则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在不久前结束的G20峰会上,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表达了对《巴黎协定》的坚决支持;即便在美国国内,虽然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美国多个州仍在坚定地推进低碳技术和能源变革。

在此次气候大会上,还将启动一项名为“塔拉诺阿对话”的议程。“塔拉诺阿”一词来自斐济,是当地土著一种通过经验分享、逐步寻求共识的大会。而现在,在主流科学界一致认为如果无法控制气候变化,人类将会遭遇悲惨命运的情况下,各国也将会通过交换意见,逐渐消除认识上的分歧,最终达成共识,实现控制气候变暖的目标。(人民日报海外网 聂舒翼)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