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国:凝聚共识转换思路 民营经济才能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来源: 海外网   日期:2018-12-03 00:00:00  点击:7068  属于:中国新闻

海外网北京12月1日电 “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要多理解、多支持、多参与、多担当,才能领导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走向更大的舞台。”12月1日,北京大学熊建国博士在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民营企业”研讨会上针对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思想的困惑等给出了建议,他认为,“现在有些企业看到的困难多、看到的机遇少。实际上,困难和机遇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面对同样的外部变量,对有的企业和行业而言是困难,对另外一些企业和行业或许就是机遇。”

熊建国博士表示,现代市场瞬息万变,今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确实面临着困境,除了外部环境、宏观形势等因素影响之外,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不科学、政策把握不到位、应对措施不及时,从而暴露出诸多问题。

熊建国还认为,部分企业在快速扩张、做大规模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我迷失,形成了过高的自我期许,超出能力边界,搞盲目扩张,“透支性”投资,结果反而把自己套进去了。而那些相对中庸稳健、坚守主业的,不过度地搞多元化、不去举债加杠杆投资的企业遇到的问题就会小一些,依然能够保持一种持续乐观的增长。

在讨论中,熊建国博士也对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广大企业家需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他说,一方面,俗话说,大道理管着小道理,民营企业的成功,当然有个人拼搏奋斗的因素,但是要搞清楚大与小、国与企的关系,相对于四十年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而言,个人的奋斗和成功是中国奇迹一个的重要动力,但更是中国奇迹一个的重要产物。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一言九鼎、一锤定音地宣示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还提出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降税费、拓融资、促公平、抓善治、和政商、保安全,都涉及深层次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问题,这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唯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够让六大政策举措真正落地落实。作为民营企业家,既然热切期盼政策能够落地、企业能够受益,那么就要衷心地拥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从而为企业赢得新的发展红利。因而,民营企业家要弄清楚自身在改革开放中的方位,想明白水大则鱼大、鱼多则水活这个道理,努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凝聚改革共识。他认为,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要多理解、多支持、多参与、多担当,才能领导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走向更大的舞台。针对当前的形势和政策,熊建国认为,当前形势的确是出口受到影响,但国家在扩大进口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措施,我们的出口型企业面临着转型变道,但是如果企业能切换到进口领域当中,可能就会迎来一些新的机遇。同样地,如果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受限制,企业也可以考虑变换一下路径,向“一带一路”沿线那些未受到加征关税影响的国家布局投资,或许就可以打开新的通道。

思路一换天地宽。熊建国表示,“一带一路”就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机遇和载体。民营企业在外贸出口、对外投资方面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但仍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正视问题才能克服困难。一些企业对外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其在国内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种外溢效应。熊建国表示,一些企业传统经营模式的问题在国内还没有很好地克服,就直接带到国外去了;或者把一些在国内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复制到西方去,这种“路径依赖”有的时候难免水土不服,会同投资国的文化传统、法律法规产生冲突。这些都是企业“走出去”必须要面对并尽快加以解决的。

最后,熊建国认为,企业竞争是现代国家竞争的集中体现。从大国兴衰的历程来看,随着对外投资的扩大覆盖,国家硬实力的延伸拓展也需要进一步跟进,多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纵连横”、“远交近攻”、“避其锋芒,攻其不备”的大谋略,形成一种总体协调的局面,才能够为海外投资提供一种有力有效可持续的保护,这是更为根本和长远的解决办法。(海外网/刁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