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筚路蓝缕,我们一路爬坡过坎,从容应对各种挑战;40年艰苦奋斗,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飞跃式发展。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第69个生日,中国论坛网推出专家系列解读文章,回顾成就,总结经验,无论面对任何挑战,中国都有信心有能力跨过这些“坎”。
——————————
从地缘政治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国处在一个不太有利的位置。原因在于周边国家的数量多,尤其是大国数量越多,这意味着潜在的对手也就越多,和周边国家在领土、领导地位等方面的摩擦也会更多。
综观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应对周边的地缘政治挑战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继续保持和发扬光大。
第一,准确判断威胁来源。准备判断威胁的来源是有效应对地缘政治挑战的前提条件。新中国建立后,所面临的主要地缘政治挑战是来自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以及周边国家如印度在边界的挑衅。在当时美苏冷战、东亚地区局部热战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处于明确的敌对关系之中。中苏同盟的建立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中国所受到的地缘政治压力,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尤其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中国方面意识到苏联逐步成为了中国的主要地缘政治威胁。中国领导人通过“乒乓外交”,主动释放了希望中美和解的信号,最终实现了中美和解。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中方提出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条件(苏联从蒙古撤军,从阿富汗撤军,并且劝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及时推动了中苏和解,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处境。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主要来自周边国家,例如朝鲜核问题、南海问题。中国方面秉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外交方针,稳定了大国关系、深化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功建立。
第二,谦虚低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谦虚而又强大的国家总是更受人尊重,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人口和资源丰富,但是经历了文革,中国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最主要的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家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实力是其他一切的基础,而谦虚低调则是崛起的王道。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市场,通过谈判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舞台上采取谦虚低调的姿态,埋头发展自己,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和地缘政治环境。冷战结束后,中国继续努力维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求同存异、有了摩擦基本上能快速解决。不管是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9年的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件,还是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这些摩擦都没有从根本上损害中美关系。相反,两国关系逐步明确为“战略伙伴关系”。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应对策略,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减少了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争端,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对于周边国家而言,如果没有美国或者其他外部大国撑腰,它们在与中国对抗时也会更加谨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埋头发展自己,带来了中国国家实力的跃升。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第三,平等互利、适度承担国际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不可分割,中国和其他国家都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公共问题,例如气候变化、非法移民、跨国犯罪等。在这一背景下,采取平等互利、适度承担国际责任的做法,彰显了中国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提供一些国际公共产品也有助于缓和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潜在地缘政治竞争。例如,从邓小平时代开始,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更多倾向于平等互利,不再是简单的无偿援助,而是通过贸易、技术援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这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巩固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平等互利还意味着,中国希望寻找真正的朋友,对那些能够真心维护中国利益的国家给予更多的帮助。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进行援助,承担一些国际责任,是互利互惠的事情。例如,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虽然在出口上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是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为后来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此外,中国积极参与朝核问题的协商,牵头组建了六方会谈,虽然没有能解决朝鲜核问题,但对于缓和局势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在湄公河的疏通和安保上也是主要公共产品提供者,最近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缓和中国所面对的周边地缘政治挑战。
(宋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外网智库作者)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
----------------------------------------------
【推荐阅读】
系列①:坚定维护主权 中国不信邪不怕邪
系列②:内强筋骨应对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