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一篇名为《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国民照妖镜》的文章引发热议。寥寥数字和大量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照片,向人诉说着国人素质的不堪。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交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共享交通要想运转流畅,需要公众具备较高的公共意识和契约精神。“让每个人随时随地有车骑”的愿景,给了一些人“免费午餐”的侥幸心理,也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公民素质试验。共享电动车因违规被叫停?各种层面考验争议不断。消费者怎么看?管理者怎么说?资本方信心又从何而来?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车辆丢失?被收停车费?共享单车遇尴尬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然而,共享单车却频遇尴尬。
在河南郑州市二七路大上海城门前,记者准备骑乘一辆停放在自行车停放区域的共享单车时,一旁的停车管理员便赶忙跑过来收取停车费。管理员说:“只要存到停车场就要交停车费,不存到停车场没事。你想想我们租人家的场所,都往这里停,我们可没事干了。”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共享单车登陆郑州之后,被额外收取停车费,甚至是被圈地专门收停车费的情况也层出不穷。这样的尴尬,被市民调侃为“无本买卖”。
有用户说:“比方说别人骑到那了,我再过去骑,你让我缴费肯定不合理啊。骑一次一块两块无所谓,交这么多,我还不如做个摩的呢。还没那方便呢。”
其实,停车收费只是ofo共享车辆在郑州投放以来遇到的尴尬之一。在采访时,还有一些市民反映,这种新兴的共享车辆由于没有固定的车辆停放地点,也没有固定的自行车桩,因此在使用完之后,停放就成了一大问题,而街头也不断出现随意停放的“小黄车”。
针对这一情况,近日投放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的200多辆“小黄车”被全部扣下,而且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对于这样的做法,郑东新区市政园林水务局的工作人员解释道:“共享单车公司在东区公共区域投放共享单车在事前没有把方案和政府部门进行对接。我们对他们车辆投放的数量和布局没有任何了解。在日常的城市管理中,我们发现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占压市政道路,并且也没有人管理。因此东区按照有关规定对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进行集中的存放,下一步将主动约谈一下共享单车公司,拿出规范的管理方案。”
另据了解,一位福建莆田的本土创业者林斌,去年10月去了一趟上海,发现街头上如火如荼的摩拜单车。于是乎,他把共享单车模式复制过来,2017年春节期间在莆田投放了667辆自行车。然而,就在两天前,林斌带着哥哥和两个表弟,苦苦搜寻了6个小时,只找回了157辆车,剩下510辆不翼而飞,丢失率高达76.5%。而项目营收总计才1000块钱左右。更为尴尬的是,这种结果也直接导致了投资方撤资,预定的4333辆自行车无款提货,公司运营资金全面吃紧。
在北京,乱停乱放、不按交规骑行等为城市带来了新问题;在郑州,有大爷大妈圈地段收看管费;在成都,有小学生利用共享单车机械锁的漏洞,能迅速解锁并相互传授经验。记者在网上搜索共享单车的新闻,几乎全都是这样尴尬的消息。Ofo郑州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对于这一点,他们也正在试图去解决。
Ofo郑州分公司负责人说:“我们也会跟一些商家城市的其他公共交通达成一些合作,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在地铁站门口或者是在商圈门口会设立一些停车费,目前也在跟一些商圈洽谈,相信这个不久就快落地了。”
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纷纷亮相
南京市车出现了共享电动车“七号电单车”,“小七”的使用同样基于手机APP扫码来进行操作。使用前需要缴纳押金299元,使用时按里程计费。扫码开车时,除了和共享单车一样的车辆信息外,“小七”还可以从软件上看到车辆剩余的电量以及续航里程。
七号电单车市场部经理崔晓琪告诉记者,南京是他们推行的第一个城市,首批的8个运营站点全部设在建邺区。然而和共享单车不同,“小七”提倡“定点停放”。
崔晓琪说:“我们在建邺区进行尝试性的运营和投放,然后在建邺区每一个生活区工作区以及地铁和公交站附近都设置了指定停车点。我们的指定停车点实际上是一个地理围栏的概念,是虚拟停车位,在我们系统里上报GPS信息,围绕这个GPS的数据点,会形成这些虚拟停车点。”
据了解,市民停车时,车辆上的导航系统会识别有没有停在白线里面,如果没有停放在指定区域里,就会自动报警,并扣除用户相应的罚金。以目前试运营阶段为例,所有的自行车停放点都在建邺区范围内,如果借车人把车子骑出了建邺区,将需要承担100元的处罚。
对于新出现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主管部门停车办负责人表示,对于新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目前没有明确的定性,希望各家企业能够加强自我管理。对于停放模式,他们更欢迎规范化。
而北京市交管部门根据市民举报,在北土城地铁口查扣了50辆“小蜜电动单车”。经过调查,这些车辆不符合北京市电动自行车的上牌标准,上路行驶属违法行为。北京市交管部门随后约谈“小蜜电动单车”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要求该公司将试点投放车辆全部收回。
“小蜜电动单车”方面表示,目前投放的电动单车仅为测试车的一款,正式车辆正在上牌,上牌车辆将陆续投入运营。
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城市同样存在。今年1月份,“7号电单车”登陆深圳一天后,深圳市交管部门便对其运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约谈。交警部门表示,深圳90%的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不适合发展电单车。尽管深圳交警也表示将依法管理,积极推动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支持共享电单车健康、规范发展,但如何解决共享电单车的合法性问题仍不明确。
在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之后,“共享汽车”也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其更准确的说法叫“分时租车”,用户下载app,之后上传驾照和身份证信息,审核通过后,再交一定数量的押金,消费者可以通过app查找附近的车辆,随后自助租车使用。目前国内类似的平台至少有十几家。
北京用户成先生说:“我是不用坐班,但是出行因为我没有摇上号,以前都是坐地铁,地铁有些地方还得换乘,还不是特别方便,当时我一搜gofun大概离家500米的地方有个点,自己拿手机app开始租,开始开车之后直接计费。用完以后还回来。”
如果不算补贴,“分时租车”的价格比出租车略贵,北京用户张冉以自己昨天的出行举例,他从朝阳的世贸天阶往西行驶了十公里,价格33元。
张冉说:“白天从早晨七点到晚上九点,白天是每分钟2毛8,这是纯算时间的,然后里程额外算,1公里1块88,然后它有一个起步价15块钱,就是包含30分钟时长,比打车贵,比专车什么的差不多。”
随开随走,到地儿停车,还省去养车的花费和麻烦,对于打车不方便或者有限号政策的城市来说,共享汽车app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业内人士也看好这种模式的未来,一度用车创始人、CEO王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预期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一市场,“2017年将成为共享汽车爆发元年。”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说,从2016年3月进入北京市场至今,gofun在最初300辆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800辆。
共享交通热潮需客观看待,资本依然谨慎
针对共享汽车,互联网行业专家鲁振旺则从盈利角度观察,认为目前的模式给各家公司带来巨大的维护成本。他说:“在一个城市里,投放一万辆汽车,可能几千人维护,这个该加油了,那个该充电了,还有一些擦碰,到底谁来解决事故的问题。”
在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看来,以上的这些限制的确真实存在,同时行业也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面对“共享汽车”究竟是不是下一片蓝海这样的问题,谭奕也更愿意暂时用“探索”来回答。谭奕说:“趋势上看每年都是一个元年。上游下游技术都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不是说不能做,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敬畏之心和认真踏实的态度,在这个阶段过程中,政府在管理、调控、探索的过程中包括我们运营商包括监管机构,都在努力的尝试去看什么样的模式对整个的市场、出行及用户都是有便利和好处的。”
和共享单车兴起于京沪,逐渐推广到全国一样,共享汽车现在也有着发力的态势,不过在资本层面,目前谨慎的也不少。
摩拜单车因为融资150个亿而引发热议,嗒嗒用车团队也是依靠去年2000万天使轮资金得以运营。尽管它们都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经济、环保、时尚的出行体验,但两者运营难度大有不同。
曾考察摩拜单车项目的福州某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李先生为记者算了一笔帐。每部摩拜单车成本为500元,押金高达299元,初期已回收60%固定资产投入。如果单车日收入以5元计算,五周左右可以收回资金。相比之下,共享汽车三万左右的车身价格让企业盈利能力打上问号。
李先生说:“共享汽车800块钱的这个押金再加上它18块钱每小时的收入标准,显然它要回收固定资产的时间会远远超过共享单车,而且共享汽车的这种固定资产的折旧率会远远超过共享单车。当然它还有一些其它的不确定性,交通事故等等法律风险问题,所以对共享汽车的模式我们持比较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