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多个城市调研发现,一些用水单位二次供水设施存在设备老化、不能定期清洗的现象,水质合格的自来水在经过这一环节后,被污染的机率大大增加。由于供水管道分段管理、居民物权意识弱、监管乏力等原因,作为供水“最后一公里”的二次供水屡屡陷入“物业公司喊冤、供水企业叫屈、群众不便”的困境。业内人士建议,尽快理顺投入监管机制,设立公开的信息平台,保障二次供水正常化。
水质存问题涉水投诉多
2016年下半年,武汉市江夏区保利清能西海岸小区100多户居民为水质问题四处投诉上访。多位小区居民说,刚搬入新房不久就发现水呈淡黄色、杂质不少,持续了一两个月,后来物业一个月清洗几次水箱,水质有所好转,但时不时还是有黄水流出,大家都不敢喝家里的自来水了。
江夏区水务总公司副总经理徐永红表示,绝大多数城市小区需自建储存、加压设施,将公共供水管网的水引入千家万户,称为二次供水。这个小区就是总表供水,主管网的水经检测没有问题。他说,小区供水管网从建设到投入使用隔了较长时间,很可能是管网长时间闲置,没有冲洗干净就接入用户家造成污染。
在南京市水务局供节水管理处主任金勇军看来,除了需二次加压的居民住宅,写字楼、大型商场的问题同样突出。他们2016年对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所抽查的15处楼宇就有5处违规,其中新街口一栋29层的写字楼17个月没有清洗水箱。“物业人员竟解释说,清洗太费事,疏忽了。”
长沙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凯军说,他们曾经发现二次供水水池底下有20多公分的淤泥,显然很久没清洗。
二次供水问题留下大量历史欠账和矛盾。武汉水务集团二次供水管理办公室主任郑艳荣称,很多地方对二次供水设施放任管理,水质一出问题,用户就投诉自来水公司,与二次供水有关的投诉占到总投诉量的70%左右。金勇军也表示,南京市自来水服务投诉中,一大半涉及二次供水。
建设和管护分离矛盾突出
业内人士称,二次供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房改遗留下来的问题,原来是房管局、单位管理,房改后交给业主。目前大部分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由开发商建设,物业公司管理;小部分由单位、房管所或业主自管;一些没有物业公司的老旧小区没人管,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
建设和管护分离,二次供水设施良莠不齐。徐永红说,由于二次供水设施无明确的技术标准,不少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就选用品质较差的管材、水箱等供水设备,在施工安装上也不规范,留下了很多先天性的隐患。
管理不专业维护水平低,水箱清洗消毒不及时。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姜源表示,一些物业公司力量较弱,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有的水箱竟然有死耗子,10多年不清洗消毒;有的小区住的人少,一箱水用很久;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小区物业费收不起来,供水保障性更差。
供水分段管理容易推诿扯皮,引发矛盾纠纷。目前的供水模式多由供水公司一张总表对小区,与小区内部供水以自来水表为界分开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容易相互推诿、激发矛盾,屡屡陷入“物业公司喊冤、供水企业叫屈、广大用户受害”的困境。
水质监测水平较低,设施安全防护存隐患。业内人士称,有的二次供水水箱管理不严、锁都没上;有的水池水箱密封不严,异物容易掉入。此外,大多数小区没有安装水质监测监控装置,卫生防疫部门的监测频次较低,省会以外的城市一般没有国家规定的106项水质监测指标的全分析能力,存在安全隐患。
金凯军坦言,二次供水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居民饮水最薄弱的环节,其根源首先是管理体制不顺,我国《物权法》界定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为全体业主共有,业主应承担其维护的职责,但目前国家没有出台与二次供水相关的管理办法。
郑艳荣说,供水企业既不拥有这些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也没有得到授权去管理这些设备,只能保证水在进入小区时合格,而进入居民家前的“最后一公里”,一般由开发商、物业或房产所有者来负责。
然而,业主普遍缺乏管理意识和能力,一些随意废除设施、改变设施用途等行为,使得二次供水设施无法正常运转。加上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良莠不齐,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只能看物业能否“凭良心”做事。
其次,用户物权意识缺乏,不愿意承担物权服务费用。郑艳荣说,老百姓物权意识不强,不愿意出钱来维护自己的物权。发现二次供水影响水质就找政府、供水企业,政府又给供水企业施压,让企业在没有得到用户授权、没有获得用户服务费的情况下被动添加这类服务,将二次供水服务放在水价里又对没享受服务的居民不公平,从而陷入了死循环。
另外,二次供水还存在多头管理、监管乏力的问题。天津市水务局二次供水科科长陈军表示,作为管理部门,我们建设环节有标准,有二次供水技术规程;在日常监管环节,有专业清理消毒队伍,清理完之后有专业检测单位、防疫部门验收。
然而,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二次供水有水务、住建、卫生等多个部门监管,但由于点多线长面广,监管力量有限,哪个部门都管不住,陷入“管不好、不想管、最后没有人管”的尴尬境地,成为长期困扰饮水安全的大难题。
改造工程遭遇重重困难
二次供水已成为制约城市饮水安全的突出问题,长沙、武汉、重庆、南京等多个城市先后启动了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却遭遇重重困难:建材质量良莠不齐致改造难,责任主体不愿配合致落实难,投入机制缺乏规范导致推进难。
“随着设施老化,不漏变成了小漏,小漏变成了大漏。开发商、物业公司,甚至供水企业,都慢慢把二次供水视为烫手山芋。”武汉水务集团二次供水管理办公室主任郑艳荣说。业内人士反映,历史欠账多,责任不明确及投入缺理顺,导致二次供水改造推进困难重重。
――建材质量良莠不齐致改造难。长沙水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二次供水管网和设施此前一般由开发商建设,管网用材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工艺达不到要求,质量差的在建成三、五年后即出现漏损等问题,造成小区的总表与住户水表有时差距很大,而供水工程埋在地下是隐蔽工程,短期内根本难以查找原因。
另外,原来房子的供水设计和管网设计已固定下来,有的楼盘没有单独的管道井,管网直接在用户家里,用户装修时都包起来了,要去改造就非常难。
――责任主体不愿配合致落实难。记者发现,二次供水的管理主体五花八门,不同的管理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不愿意承担二次供水的职责。“根据《物权法》,假如一个小区有1000户居民,70%居民签字,确保水表进户以后,就可以启动维修基金,但每一户都要登几次门才能找到人,这个工作量巨大。”南京市水务局供节水管理处主任金勇军说,尤其是15层以下的抄表到户工作,很多老百姓不愿意移交,因为要交钱,还破坏装修。
――投入机制缺乏规范致推进难。厂矿企业职工宿舍都是单位二次供水,一块总表结算,对供水企业来说,如果抄表到户,成本就会上升很多,整个行业对户表改造不积极。
长沙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凯军说,改造一户要2500元至2800元,说是用户表改造后阶梯水价增加的收入弥补,但实际上这一块收入微乎其微,企业捉襟见肘;但不改造的话,供水矛盾突出,老百姓投诉多,政府就压供水企业,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做。
一些小区虽然是开发商负责出资,但协调难度同样很大。南京市多位住建和房管工作人员透露,开发商资金筹集困难比较大,理由是建设初期,对于水系统的建设这块,已出资并移交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