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华泰国留学生与表演中国民族舞蹈的学生合影留念。刘冉阳 摄 中新社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4月出席第十五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时这样强调。国家间关系最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因素在于民心相通,在于人民之间相互的密切往来和亲近友好。深入开展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就是这样一个“民相亲”“心相连”的巨大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在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获得了强大的动力,从官方到民间,从文化、教育到旅游等诸多领域,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化交流方兴未艾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建立为标志,双方搭建起了一个人文交流的广阔平台。迄今为止,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举办了14届,双方签署了大量相关合作文件,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合作活动。如2005年双方签署《中国一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年开始举办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并签署《南宁宣言》《中国一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等,这些活动都大大推动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产业合作是双边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以广播电视产业合作为例。2008年双方发表了《中国一东盟广播电视高峰论坛北京声明》,之后又将这一论坛变成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方的交流不仅涉及政策沟通,还涉及具体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如节目制作、技术交流、人力资源培训等。2008年,由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6个国家电视台合拍的大型纪录片《同饮一江水》分别在6国播出,开创了中国与东盟广播电视合作的先例。中国的一些文化产品如热播电视剧等也被引进到越南、泰国等。
孔子学院的建立是这方面的另一个典型例子。随着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民众希望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汉语,在东盟国家建立“孔子学院”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目前,中国在东盟国家已建立了31所孔子学院和35个孔子课堂,并在泰国、新加坡、老挝和柬埔寨设立了文化中心,在双边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
扩大和深化教育交流合作是实现中国和东盟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双方的教育交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拓展,在中国东盟之间架起了一座教育交流合作的“丝绸之路”。
教育交流交流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东盟是中国境外办学最集中的地区,双边跨境教育合作项目众多,留学人员数量也连年增长。中国目前已设立有多个境外办学机构及多个境外办学项目;截止2016年,中国到东盟国家的留学生超12万人,而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也超过8万。
教育交流合作的机制与平台日益完善。进入21世纪以来双方围绕教育交流与合作签署了大量的相关合作文件,大大推动了双边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国在东南亚建立的孔子学院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一些中国高校,加强对东盟国家的研究及交流合作也已蔚然成风。如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等都建立了东盟研究中心。中国高校的语言专业迄今也已覆盖所有的东盟国家语种。
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为中国和东盟的教育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从2008至2017年,由中国教育部、外交部和贵州省政府与东盟合作共举办了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共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参会者15099人,参会学校及教育机构2800多所,共签署了1354份教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2018年7月25日至30日,又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本届交流周涉及的合作领域更加广泛,从教育合作进一步扩展到科技、文化、卫生等其他领域,合作也由东盟国家扩展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交流周已经从教育交流平台发展成为国家级的人文交流平台,立足东盟并辐射全球。
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也是双方教育交流的亮点之一。在2012年、2013年和2015年,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共有东盟各国17位部级领导、200多所高校600多人参加,签署合作协议数百份,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广西教育的对外开放,也推动了中国和东盟各国职业教育双边和多边合作。7月14日,“2018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与教师发展学术论坛”在广西桂林开幕,作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中首个围绕职业教育教师的主题论坛,吸引了来自文莱、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的职业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教师等300多人参加。
旅游合作迈上新台阶
旅游合作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服务的品质不断提升。
中国与东盟双方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从2003年至2017年,中国与东盟双向旅游人数从387万人次增至3500多万人次,连创新高。除了中国游客出境到东盟国家的人数不断增长外,中国旅游市场对东盟游客的吸引力也在增加。2016年上半年,按入境旅游人数排序,中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5位国家中,有6个是东盟国家。东盟国家来华旅游达到650多万人次。
中国与东盟已建立起了多渠道、多层次的旅游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其中既有中国与东盟在“东盟对话”框架下定期举办的“10 3旅游部长会议”,又有中国与东盟成员国间单独的旅游合作协议与机制。
2017年3月16日,2017“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开幕式在菲律宾马尼拉隆重举行。在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年的背景下,中国—东盟中心联合北京电视台,赴东盟十国拍摄旅游纪录片“你好东盟”,并举办了“中国—东盟旅游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东盟旅游图片展”等系列活动。
2017年7月29日,由中国—东盟中心、桂林旅游学院发起,联合了中国和东盟双方的18个旅游院校及企业,建立了“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成为中国—东盟旅游教育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这些为中国和东盟的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中国—东盟的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贾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更多南海问题专业资讯与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南海新闻网(www.nanh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