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国内尤其是政界经常存在一种声音,美国的失业尤其是制造业失业是由其对华贸易逆差造成的,对华贸易逆差是“罪魁祸首”。由此来批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给美国带来损失。这种观点认为,中美贸易中,美国是吃亏方,中国是受益方。如美国白宫首席贸易顾问就声称,2001年以来对华贸易逆差致使美国损失数百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
上述声音存在的基础是,确实有不少研究得出对华贸易逆差是美国失业的主要原因。2013年10月,美国最顶尖的五个经济学期刊之一《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综合症:进口竞争对美国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下简称《中国综合症》)的论文。该论文的三位作者是David H. Autor、David Dorn和Gordon H. Hanson,分别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西班牙货币与金融研究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与太平洋研究学院。“中国综合症”的概念来自于1979年美国放映的一部环保电影。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如果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烧干,可能会发生很可怕的事,会把地球烧穿,而美国的地球另一面是中国”。从广泛意义上,这其实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这篇论文中,“中国综合症”主要是指中国经济崛起的影响。美国诺奖得主克鲁格曼曾在其专栏中推荐过该文,有美国议员将该文作为批评中国贸易顺差、敦促人民币升值的依据,《华尔街日报》还专门报道过该文的研究结果。
《中国综合症》侧重研究了“中国综合症”的一个方面,即快速增长的中国出口(贸易顺差)对美国各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增加了美国地方相应制造业产业的失业、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工资,美国制造业就业的总损失中有25%是由中国出口造成的,政府在失业、残疾、退休和医疗等方面的转移支付也相应地快速增加。
从学术的角度而言,该文存在诸多待完善之处,从而结论有失偏颇。第一,该文的研究太过片面,仅仅考虑了中国贸易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而未考虑中国贸易对美国资本要素的影响。第二,如果考虑全球价值链,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表现得那么大,因此,《中国综合症》高估了中国贸易顺差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第三,无论美国劳动力市场如何受到短期冲击,美国通过与中国的贸易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福利。
此外,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EPI)研究员Robert E. Scott2017年初也发表过一篇研究报告,其结论是,2001-2015年期间,美国因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损失340万个就业岗位。该文也存在诸多不严谨之处。
与此相反,也有不少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失业主因在于自身经济结构调整,而非对华贸易逆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Timothy J. Kehoe、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Kim J. Ruhl和多伦多大学的Joseph B. Steinberg等三位学者的文章《全球失衡和美国的结构性变化》今年发表于美国五大顶级经济学期刊之一的《政治经济学》。该文建立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是第一个用理论模型研究贸易逆差对美国就业影响的文章。该文发现,1992-2012年美国货物部门的失业下降仅仅是15.1%由贸易逆差引起。考虑到对华贸易逆差仅占其总贸易逆差的一部分,对华贸易逆差对美国失业的影响更小。实际上,美国绝大部分失业源于不同部门生产率增长的不同,制造业生产率相比服务业增长更快。如果美国改变低储蓄的现状,其贸易逆差会改变,但是货物部门就业率会继续下降。也就是说,该文的研究表明,对华贸易逆差并不是美国失业的主因。
事实上,应该客观看待贸易和就业/失业的关系。对外贸易确实会对某些劣势产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造成失业,但同样会让自身优势产业扩张,从而创造就业。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Robert C. Feenstra和爱达荷大学的Akira Sasahara在去年11月发表于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的名为《中国冲击、出口和美国就业:一个全球投入产出分析》的工作论文中指出,尽管美国从中国的货物进口导致140万个制造业就业和60万个服务业就业损失,但美国出口同样创造了200万个制造业就业、50万个资源型行业就业和410万个服务业就业(合计创造660万就业)。1995-2011年,仅仅货物贸易而言,美国对世界出口相对从中国进口而言,净创造就业170万。总体而言,美国从对外贸易中收获了就业,而非损失了就业。
从简单的数据对比来看,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和失业率也并没有太强的相关关系。图1描绘了1993-2016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对华贸易逆差、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可以看出,美国贸易逆差总额和对华贸易逆差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美国失业率并没有表现出与此相同的上升趋势。反而是,2010年以来,在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的情况下,其失业率却持续下降。当然,失业率是劳动力人口中的失业人口,其劳动参与率可能本身就下降了,一些失业人口可能直接退出劳动力市场。但1993年以来的20多年里,美国劳动力参与率仅下降3.04个百分点,而且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很多,很难就归咎于美国的贸易逆差。
总之,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当成其失业的“替罪羊”并不科学,美国也并非因为和中国的贸易就损失了福利。国际贸易对双方都带来好处,美国不应仅仅盯着贸易逆差。
(苏庆义,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论坛网特约作者)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