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东在中国论坛网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谢明/摄)
海外网6月28日电(刘思悦)中美建交的经验充分说明,中美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关系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在人民日报海外网举办的主题为“中国扩大开放与全球化趋势”的研讨会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贾秀东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全球化对中美产生的不同影响
贾秀东表示,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中最大的外部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是对美国开放,包括对美贸易、对美投资,以及后来的吸收美国投资和技术、派遣大批留学生赴美留学等,不仅涉及领域广,而且对中国的影响十分巨大。
不过,中美各领域的交流对中美国情的影响并不一样。这一差异表现在,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美国是全球化初期的产物,而在随后的第一波、第二波全球化中,美国赶上了全球化的潮流,并逐渐成为引领者。而中国在第一波全球化中刚刚派出郑和下西洋,很快便开始闭关锁国。而在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第三波开始的时候,中国才进行改革开放,因此错过了前两波全球化,从而落后于很多国家。改革开放让中国赶上了全球化的潮流,我们追赶的对象是美国,从这一角度看,中国是被迫自主开放。不过现在,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多的是积极方面,并有利于我们发展的。
与美国打交道的有益经验
贾秀东认为,在对美开放和对外开放中,中国有几点做得很好。
第一点是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中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同时能够坚持对外开放,并在开放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各项问题,寻求中美双方的最大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
第二点是较好地掌握了对美开放的度。比如在一些领域,如农产品的开放,中国主要以自己的时间表为准。即便承受着在诸如金融、服务、农产品等领域的压力,对这个度的把握,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第三点是注意把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如果从全局角度考虑,中国应该对美开放。但从局部考虑,对美开放或许会导致中国承受巨大压力,包括对中国产业的冲击、甚至影响中国国内的就业。但是考虑到全局,中央把握得非常好,坚持对外开放,很好地处理好了短期和长期利益。
现在,中国在扩大开放,并应对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面临着新情况,必须加以注意。过去美国对华开放政策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是现在它认为中国通过改革和开放,并没有朝着美国想要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崛起同美国相对影响力下降这个矛盾对美国的冲击也非常大。所以说,美国对中国的疑虑、防范、猜疑在增加,并且已经落实到政策里面。特朗普政府里比较保守并持强硬态度的人进入到决策层,使得那些温和和支持对华接触的声音受到了牵制。
对外开放如何应对美国因素
那么下一步怎么办?贾秀东认为,在中国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美国都是最大的外部因素,今后我们在强起来过程中,美国仍然是最大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最大外部因素。
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虽然中美关系仍然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但对美关系不是中国的全部,中国的对外开放应是全方位的。只有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越紧密,美国要对中国进行牵制甚至遏止的效益就会越小。
第二,同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斗争,一方面要针锋相对,同时要注意底线和自己的时间表,不能跟着美国的步伐,这就是中国的战略定力。
积极应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过去没有出现的问题。要吸收美国在经历全球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要吸取,把握好中美关系。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