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叶海林(谢明 摄)
近日,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叶海林在参加海外网“金台沙龙”时表示,结合当前世界局势现状,以及未来中国外交发展形势,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有所转变。
叶海林解释,以往我们谈“大国外交”更多是指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外交,这里的“大国”是中国外交的对象,比如美国。而随着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发展变化,在新时代,“大国外交”中的“大国”更多地指的是中国自己,可以看到,中国自我认知在发生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对外交往时心态的变化。叶海林说,事实上,这些变化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就已经表现了出来。2014年中国提出要发展“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外交,中国外交展现出“主动进取”型外交的鲜明特色。
在综合国力增强、外部局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外交的任务不仅是要应对外部发生的危机和挑战,保障中国和平发展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且需要以谋势的姿态来主动参与外部环境的塑造,以便从源头上化解或对冲外部挑战,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凝聚智慧,搭建了中国的外交战略新架构,使得战略谋划的前瞻性更加强化,战略思想的系统性更加完备,战略手段的针对性更加明确。
从身份认知的转变到战略的调整再到表现为具体的外交行为,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叶海林指出,在“大国外交”一系列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中国的外交技巧、能力需要提升,行为习惯需要调整,另一方面,也要密切注意周边地区对中国外交的反应。
“外界好奇中国有没有在周边地区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地区安全格局的想法”,叶海林表示,这个想法是中国周边很多国家既担心又期待的。一方面,若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地区安全格局,则一定会导致中美关系的巨大对冲,中国周边国家担心这会影响本国的国家利益。但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很多国家对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并不太满意,它们也期待能够有地区大国重新建立地区秩序,显然,中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看出,这其中有着明显的内在张力。如何把握好这种内在张力,是中国外交未来的长期课题。
叶海林表示,新时代“大国外交”的内涵已经有所转变。在这一转变的基础上,中国外交尤其需要加快步伐将自我认知、战略布局、具体行为统一到同一逻辑,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具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文/海外网 姚凌)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