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台”也可有大作为
2024-08-12 17:19:27
又到了每年的毕业就业季,近段时间,关于武大研究生不满选调分配地点写小作文,异地乡镇公务员无法适应基层工作辞职,清华、海外博士报考乡镇机关等新闻登上热搜,持续引发热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因此,大可不必纠结,“小平台”也能有大作为,于低洼处,开出繁花。
跳出“理想主义”,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说,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主义,不要理想化,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既知万物也知人道。高等院校作为科技、人才、教育的交汇融合点,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致力于培养人才去探寻经世之道、创造无限可能。西南联大的那代读书人,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从华北、江南奔赴偏远的西南,无问西东,他们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腰板行走,彰显了中国读书人的血性与风骨。复旦校训“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学问关注社会民生,学会做人、高层次服务社会的道理;上海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青年投身基层,厚植为民情怀,主动担当作为,为民排忧解难。就业教育指导不是毕业前的“临门一脚”,而是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涯,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传承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摒弃“上岸”思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近年来,出现大学毕业生“考编热”,甚至流行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考公”,据统计,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83万,同期增长33万,创历史新高。但公务员考试的岗位竞争比例严重不平衡,一些大城市的报考竞争激烈,而一些偏远地区几乎无人问津,也有部分年轻人对公务员还停留在“喝喝茶、看看报”的认知。很多家长将“考编”作为子女求职的唯一选择,固守“上岸思维”,认为“铁饭碗”稳定、体面、待遇好,不少大学毕业生也没有理性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而盲目加入考编大军、报考选调生。有父母认为“象牙塔”出来涉世不深,不顾本人想法,强加长辈意愿,调查显示,大学毕业后半年内超过30%的人离职跳槽,其中也不乏体制内的毕业生。“编制”不只是一份工作,也不能一劳永逸,总要有人到基层,去奉献,去扎根,如果只是抱着功利目的和投机心态“上岸”,不仅很难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无法实现个人价值,也不可能为社会做贡献。导师、父母应该摆正自身定位,尊重子女的就业选择,双方要多沟通,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同时,要适时校正孩子的就业观,客观看待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正视高才“低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高校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很多人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有人对工作性质、地点、行业等问题过于挑剔,甚至好高骛远。古人云“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又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毕业生选择扎根基层,投身农村,把所学应用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印证在希望热土,志以“小我”成就“大我”,肩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使命,奔赴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响应时代脉搏。即使在外见了世面,更要抱有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情怀,分配偏远并无大碍,从基层干起也并无不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如果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艰苦环境和复杂工作的锤炼、自我阅历和能力的完善,毕业生如何长才干、获真知,选调生怎样成长为堪当大任的优秀干部。职业虽有分工不同,但无高低贵贱之别;平台有大小,但有所作为把握在自己手上,做新时代好青年,接过历史“接力棒”,跑好奋进“接力赛”,走进时代“大考场”,当好强国“答卷人”。(稽东镇 吴佳佩)
上一篇:对话九号公司董事长高禄峰:抓住“6000万台”两轮电动车海外机会
下一篇:第十七届白云会在西安圆满召开 陕西省首批药品电子说明书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