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培育,韦尔德斯凯勒已成为我市机器人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
近日,由全球博士联合会宁波人才工作站发来消息称,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按照计划,智昌科技将助力兴达股份完成新一厂全流程实时透明工厂的建设。在该项目中,首批“全甬产”双臂穿线机器人将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目前已在加紧调试中。
从今年7月中国机器人峰会上的首次亮相,到如今逐步走向市场,包括双臂穿线机器人在内的“全甬产”机器人实现加速落地的背后,是宁波机器人产业链的日益完善。
近年来,宁波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在该领域已培育成长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主导型企业,智昌科技研发的控制器成功攻克国产机器人技术速度低、节拍慢、稳定性差的难关,助力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中大力德已自主攻克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的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慈兴轴承牵头实施的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柔性轴承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目前,广强科技研发的管道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国内市政管道、农村管网的检修、维修等领域……随着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兴起,宁波已集聚一批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企业,如何下好“协同发展棋”,将是宁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舜宇光学提供视觉系统,智昌科技提供控制器、驱动器、示教器,中大力德提供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及交流伺服电机,宇恒光电提供编码器……剖开“全甬产”机器人的内部,一条宁波本地产业链协同的路径越发清晰。
“随着制造业企业减员、降本、提质、增效需求的日益迫切,智能制造已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企业急需解答的必答题。”智昌科技董事长甘中学告诉记者,智能制造的加速兴起,让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风口期。据初步统计,去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量为23.7万台,同比增长19.1%。
宁波制造业基础扎实。经过多年发展,宁波已基本形成从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到关键运动控制软件、机器视觉系统、机器人性能检测系统的完整机器人产业生态。为何不协同本地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款更具性价比的“全甬产”机器人?
“说干就干,今年初,我们与中大力德联合成立了浙江传习机器人有限公司。强强联合让我们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设计到样机的生产。”甘中学说,“全甬产”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焊接、切割、搬运、喷漆、装配等工业领域。由于实现了“全甬产”,在同等性能下,他们的机器人在价格、服务等方面更具优势。
按照计划,传习机器人将力争于今年10月生产“全甬产”机器人超100台;到明年底,产量突破1000台,产值突破8000万元;到2025年年底,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三。
“能够在短短半年内,完成‘全甬产’机器人样机的生产,并快速实现机器人的逐步应用,这不得不依靠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传习机器人总经理陈龙才告诉记者,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全甬产”机器人的视觉系统由智昌科技与舜宇光学联合开发,该系统让机械臂能够准确识别物体、抓取物体,好比机器人的“3D眼睛”。
除此之外,“全甬产”机器人的交流伺服电机、RV减速器及谐波减速器等三大机器人关键零件由中大力德提供。其中,减速器可以说是机器人的“灵魂”,要具备高精度、高负载率、高寿命、低惯性、精确定位等“十八般武艺”,极具技术难度,是真正的高精尖产品。
此前,减速器市场被日本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两大企业占据。其中,哈默纳科是谐波减速器行业龙头,纳博特斯克是RV减速器行业龙头,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约70%的市场份额。
中大力德在国内实现了RV减速器及谐波减速器的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打破了国际品牌在国内机器人RV减速器领域的垄断。正是凭借不断的自主创新,中大力德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根据该企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该企业上半年实现营收4.9亿元,同比增长47.5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4336.8万元,同比增长13.1%。
“不光是中大力德,自主创新正加速释放新的动能,助力宁波机器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市机器人产业链完成增加值12.29亿元,同比增长34.6%。
“尽管机器人产业链协同不断完善,自主创新取得新的突破,但从12.29亿元的增加值来看,说明宁波机器人产业的规模仍然较小。”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宁波“十四五”期间着重打造的标志性产业链之一,机器人产业链仍需加快强链、补链、延链、不断加强企业的孵化与培育。
目前,宁波在关键基础件领域已集聚了慈兴轴承、环驰轴承、夏厦齿轮等企业,核心部件也有中大力德、智昌机器人、韦尔德斯凯勒、菲仕电机、柯力传感器等企业,整机产品涵盖伟力机器人、慈星机器人、广强机器人、诠航科技、杰曼智能科技等企业,系统集成方面也有舜宇智能、摩科科技、韵升智能技术、均普自动化等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孵化,宁波已涌现不少优质且极具竞争力的企业。
“下一步,如何串珠成链是宁波亟待突破的瓶颈。”该负责人说,在强链方面,我市将提升关键基础件的保障能力,提升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竞争力,深入推进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补链方面,我市将突破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加快布局机器人整机产品;延链方面,我市将激活服务机器人应用市场,推动特种机器人示范应用。
按照计划,我市力争到2025年年底,机器人产业链年产值达300亿元,培育1家年产值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5亿元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核心部件的单项冠军,形成轴承、齿轮等基础件到减速器、控制器、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以及整机产品到集成应用的产业链体系。
记者 任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