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黄山2月21日电 题:与时间赛跑的万安罗盘非遗传承世家
作者 张强
“非遗传承要与时间赛跑,在老一辈传承人未离世前,加快挽救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技艺的步伐。”万安吴鲁衡罗经店第八代传人吴兆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中国罗经文化之乡”、“中国状元文化之乡”的安徽省休宁县,有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万安镇,镇里有一座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
罗盘又称罗盘针和罗经,古代广泛用于航海、勘察、探险、军事等用于测定方位,民间多用于测定宅基朝向等。它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制作技艺。万安罗盘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
“‘非遗’的命脉在于传承,技艺传承人就像火种一样重要。罗盘制作过程精细枯燥,学好这门技艺需要长期练习积累,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和许多非遗一样,万安罗盘也陷入了‘有市场无传人’的发展窘境。”出生罗盘世家的“80后”吴兆光,家中四代单传,从小跟随父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水森学做罗盘。2014年,吴水森过世之后,吴兆光肩负了传承的责任。
作为百年老店的新“掌门”,吴兆光坚持用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罗盘。他介绍,万安罗盘制作分为选料、车盘、分格、清盘、写盘、抹油、安针等七道工序,每道工序要求都极为严格。一面罗盘约需3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
历史上,吴鲁衡老店的罗盘和日晷曾在巴拿马世博会获得金奖。而如今,万安罗盘不仅销往中国各地,还出口到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受到国际认可。
吴兆光说,罗盘不仅仅是风水师用以堪房宅吉凶的重要工具,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北美华人聚居社区,人们还常以罗盘化煞纳吉,成为生活的装饰品。“近两年,国外的销量越来越好,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大学师生、客商来我们店考察交流、下订单。目前接到的订单已排到明年下半年。”
谈及万安罗盘缘何能够传承数百年,吴兆光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罗盘质量好、精准度高,使用数百年依旧精准;另一方面,是百年老店的诚信经营。“不管时间多久远,哪怕是几百年前的产品,只要是我们店的,一律给予保修。”
而就是这百年老店的中国传统技艺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发展困境。吴兆光告诉记者,传统技艺传承现如今所面临的问题无非有三:原材料、市场和传承人,而万安罗盘的传承瓶颈是后继无人。
对此,吴兆光建议,安徽作为“工匠”和非遗大省,在全省范围内有大量的非遗传人等高技能人才,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学校或企业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力度,培养非遗传承后继人才。
说到万安罗盘传承,不得不提起吴兆光的母亲张春林。上世纪八十年代,张春林与吴水森结婚后,便与丈夫共进退。为传承技艺,她将家里所有的积蓄和退休金拿出维修房屋,恢复了延续300年的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
如今,年近花甲的张春林依旧全身心投入罗盘制作技艺中。她说,在她有生之年,她有信心让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