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蒙 七旬写老庄八旬写孟子
新书《得民心得天下》谈孟子
昨天,83岁的作家王蒙带着新书《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说<孟子>》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在这本书里,王蒙对孟子及其著作进行了深刻的“王解”与评点,深入挖掘了孟子思想对于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力图将《孟子》再次激活成一部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你我人生的新书。在介绍自己新作的同时,王蒙昨天也将孟子的思想理论和人们当下的生活结合起来,把网虫、you zuo you die等当代标签性事物词语与古代圣贤的经典思想结合在一起,最终引出多读书的殷切呼吁。
孟子可爱在于他敢说
昨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谈“孟子的王道”,王蒙认为孟子的一切的出发点,是性善论,“中华文化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什么事情都希望最后找到‘一’。孟子的‘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性善,这是他的信仰,人性之善是天性,一切的坏毛病都是后天造成的,孔子老子也这么想,人最好的状态是跟婴儿一样,天生下的善就是人心。为政应该建立在善的基础上,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孟子没有想到还可以发展很多技术,他提出要让50岁以上的人穿上丝质的衣服,70岁的人能吃上羊肉,用道德治国,既是道德理想,又是政治理想,又是超人间的理想,是中国的概念神。”
在该书的序言部分,王蒙提到,“两千多年前的孟轲,今天仍然是有启发有意义的。他很有个性,他善于辩论,他文思纵横而且大义凛然,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问题讲得通透贯穿,同时表达了足够的处世的聪明与应对的机敏。再读三读,渐渐感觉到了孟轲的智慧与可爱。善哉《孟子》,甚可读也。”王蒙肯定了《孟子》在当下的可读性和可学习性,他称孟子的可爱之处在于他说话针对的大部分是王侯,但他敢说,比孔子尖锐,同时又灵活,很有幽默感,“比如齐宣王跟孟子聊大臣给君王提意见的事情,孟子说臣子提的意见不被接受,就卷起铺盖走人,不是一脑袋撞死。再比如孔子有一次主持祭祀,祭祀用的肉迟迟不来他就走了,大家对他提出微词,孟子解释说因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孔子早就不想干了,这么做不过就是找个理由,就像被特朗普提名的官员以个人原因拒绝对方是一样的。”
担心技术会使人白痴
现场聊到传统文化的回归对于当下的意义时,王蒙也以《孟子》为例,说《孟子》里有一段很短的话,回应仁德盖不过小人这个观点。“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好人干好事,却不得好评论。孟子这样分析,仁德好比是水,不仁德好比是火灾,火比较大,仁德的人用一小杯水浇不灭,不是水的问题,是杯水车薪,如果你多找点人,一百个人一起浇一定能灭,所以还是要用仁德去扭转社会的不仁德。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拿了一碗水没救灭,就认为还不如不仁德,这是最大最坏的事情,救不灭火就跟着放火去了,就把整个社会灭了。”
王蒙将孟子的思想与当今的社会现状联系在一起,“今天传媒很方便,很多人不爱看书了,原来说《红楼梦》的人都是看过书的,今天的很多人都只看过电视,如果不多用脑多用心,心智只会越来越落后、越来越笨,我曾说害怕技术发达会使人变白痴。比如交通工具越多大家跑得越慢,现在跑得快的都是肯尼亚的;再比如现在电脑太发达了,手机太发达了,一个手机什么都知道了,这种情况下还有头脑吗?中国要是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中国人以后只能看段子了。学而不思则罔,‘罔’就是网虫,知道的事情很多,但没有想法;思而不学则殆,‘殆’就是die,就是‘you zuo you die’。千万不要认为古人比咱们傻,他们比咱们智慧得多,很多地方要向他们学习。”
中华文化有其整体性
在现场读者互动环节有人提出王蒙在70岁左右出了很多关于老庄的著作,老庄代表已经达到了一定精神自由的状态,而80岁又再返回来研究孟子,希望他能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我大约10年前写关于老子、庄子的一批书,也是一种学习,并不等于我就变成了老子那一派的。我有参加革命的经验,也有担任领导职务的经验,也有受挫折,严重受挫,打入另册的经验,我也有写小说的经验,也有写诗的经验,也有做报告的经验,对于我来说,从来用不着把他们对立起来。而且,中华文化有它的整体性,我们一说‘无为’,都认为是老子的主张,但是无为而治恰恰是在《论语》里面,说是虞舜往那儿一坐,南面而坐,各种事自然就搞好了,这就叫无为而治,这就是理想,各种事按自个儿的规则办。天下大同,无为而治,这既是老子的思想,又是孔子的思想,又是孟子的思想。”
不过,王蒙也表示不管是庄子还是孟子,也都有比较过头的地方,“舜的爸爸要杀了人怎么办?孟子说必须抓起来,放在监狱里面,大舜可以化妆偷偷过去,偷上一把钥匙,把他爸爸救出来,救出来以后就不要管天下了,因为孝比管天下还重要。孟子的意思,孝比忠还重要。所以有些东西当故事读,有些东西当书读,有些东西一拍桌子,真棒,就应该按照人家的思想来办。”
北京晨报记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