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前。
大修前。
50年后,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龊>迎来了一次大修。“变脸”成功的龊>,重新焕发了生机。2017年春节期间,大修结束的龊>对来自各地的游客开放,数万人慕名而来,一睹龊>的芳容。
“这次大修,使得整个龊>文物得到了保护性修缮,已经消失的部分工艺、遗迹得到恢复性重现,可以让游客现场体验提捞采卤、卤水输送、制作井盐、储盐运盐的全过程,向广大游客展示自贡井盐文化的精髓和奥秘。”自贡市大安区龊>文物管理所负责人胡先生介绍,这次大修之后,将加强日常性维护,使这座人类宝贵的文化资产得以保全下去。
大修过程。
182岁的龊>“生病”
50年来完成首次大修
龊>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矿井。1835年达到井深1001.42米,随后几经加深达到F井深1100米。现完整的保持了矿井、天车、大车、卷扬机车、小灶制盐等传统生产工艺和世界上仅存的古盐开采、生产的特殊工艺。1988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先后接待了中央、省、市领导及中外专家、游客数十万人次。2000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直播中国”栏目向全世界作了现场直播,进一步提高了龊>的知名度。
“这次大修一共分为两期,第一期是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第二期是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胡先生介绍,这次大修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井上文物建筑和盐井,井上部分主要包括灶房、大车房及机车房、碓房、天车、气卤井和生产工具,盐井修治由重庆园林建筑(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汇同自贡古盐井传统工艺修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秉承修旧如就的原则,对龊>进行翻修。
1966年,龊>进行了一次大修,井的深度从1001.42米加深至1100米。1999年,龊>中修一次。此后至2016年一直使用,未再进行修治井工作。“灶房、大车房及机车房、碓房、气卤井均面临年久失修,部分部件腐蚀、风化、磨损严重,杉木构成矗立的天车,其表面剥层严重并倾斜,有安全隐患。”此次翻修,将达到恢复古盐井文物原貌和恢复一定生产产能的目的。
人工凿井重现。
更换部分文物部件
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矿井大“变脸”
“这次大修,我们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龊>文物进行保护性、恢复性的修缮,尽最大可能还原这座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矿井的文物本体价值,同时兼顾它的旅游价值。”胡先生介绍,这次大“变脸”后,龊>将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
据了解,这次大修将按照原有构件的规格、大小、材质,拆换断裂、腐朽的木柱、木梁、檩条、瓦桷、封檐板。按照同样的原则,来更换风化、脱落的小青瓦。“这些小青瓦的铺砌为搭七露三,我们将尽最大可能保证原瓦屋面旧貌。”
胡先生介绍,要除去天车根部腐蚀层,必要时经行部分木条抽换,清除所有捆扎杉木的锈蚀钢绳、腐朽的蔑索,重新更换新的钢绳和蔑索以及顶风、腰风蔑丝,更换天辊,用人工校正法将天车校正,确保天辊中心与井口垂直对中。
“这些大修的范围,主要是龊>内的文物建筑、盐井及附属工程三大部分。同时,龊>也由过去的1500平方米,扩容为近6000平方米。”胡先生介绍,修缮后的龊>,为游客提供了更为立体和直观的游览体验。
烧盐。
利用太阳风力浓缩卤水
失传制盐工艺首次重现
“大约10多年前,我带女儿来参观过龊>,想要她多了解一点我们自贡的井盐历史。以前来这里,记得除了那口井和井架,就只能看看烧盐的过程,其他能体验的就不多了。”带着外地朋友来龊>参观的自贡市民罗女士说,但这次来,感觉看头越来越多了,不但可以观看到整个采卤、制盐、储盐、运盐的过程,很多古老工艺也进行了情景再现。
“龊>是卤气井,建功之初可以烧盐锅80口,喷卤100多担,产气多余产卤,需要从相邻的盐井输入卤水,传统的提卤、输卤、晾晒浓缩设施消失,现状文物本体中仅留有盐锅8口。”胡先生一边带领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参观,一边详细地介绍。
记者看到,大修过后的龊>,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重现了当年自贡盐业辉煌时代,井盐生产的繁华景象。R桶、笕管、晒卤台、提卤水车等失传的工艺重现天日,引起了游客的极大兴趣。另外,还特别制作了同比例的人形雕像,还原了当时的账房先生与伙计清算账目、盐工挑盐运盐以及人力凿井的真实场景。
“从盐井提捞卤水,在灶房烧制井盐,在盐仓储藏盐巴,到最后运盐的整个流程,都能在大修后的龊>看到全貌。”胡先生说,尤其是R桶、笕管、晒卤台、提卤水车等失传工艺的展示,将过去利用太阳和风力浓缩卤水的流程,进行了真实地再现,对游客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刘恪生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