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新华报讯 【记者 曹艳玲 京兰 摄影报道】 由灵寿县宋武惠王曹彬文化研讨会主办,灵寿县岗头村两委会、灵寿县大观园管理处、石家庄曹家大院、山东菏泽曹国文化研究会、贵州茅台镇意正浓酒等协办的,中华首届宋武惠王曹彬文化研讨会,于6月20日在“曹彬故里”灵寿隆重举行。河北省文化厅,中共灵寿县委、灵寿县人民政府,灵寿县岗头村领导班子,均应邀出席中华首届宋武惠王曹彬文化研讨会开幕式并分别致辞讲话。
东道主河北石家庄曹家大院,在院长曹铁路、副院长曹彦丽、曹鸣力、曹立宾、院长助理曹西虎、秘书长曹世超、办公室主任曹志风等曹家大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派出了声势浩大的曹氏宗亲代表团参加了此次曹彬文化研讨会。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曹彬后裔1000余人应邀出席参加了当天首届大宋开国名将“武惠王曹彬“文化研讨会。
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中央多文化委员会副委员长、韩国新华报业集团董事长、韩国全国韩籍华人总联合会总会长曹明权,中外通讯社副总编辑曹艳玲,韩国新华报社记者曹京兰等代表韩国曹氏家族及韩国华文媒体,应邀出席参加了“武惠王曹彬“文化研讨会开幕式。
河北石家庄曹家大院副院长曹彦丽女士代表柬埔寨亲王曹云德宣读贺电。
据已故中国当代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考证: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世界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籍也是河北省灵寿县。
据《灵寿县志》记载,1986年4月26日,周汝昌先生亲自来灵寿考察。他在县城东南三里处岗头村,看到“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石碑后,喜形于色,当即欣然赋诗一首:岗头故里有碑存,一代元勋武惠尊。
据旧《灵寿县志》记载和周汝昌先生根据多方面史料考证,曹彬的后代有一支,于明代永乐年间移民时移居京东丰润,以后又发展到东北辽宁铁岭一带。到努尔哈赤满洲兴起,后金军大败明军,铁岭一带的曹氏居民被役为奴隶,编为八旗“包衣人”,移居辽阳,后随军入关。曹雪芹就是这一支曹氏的后代。历传曹雪芹是满洲正白旗人,而追本溯源,曹雪芹的祖宗是汉人宋武惠王曹彬。曹彬,史载灵寿人。因此,曹雪芹祖籍灵寿便无可置疑。
周汝昌先生是“红学”研究的权威,他的说法,源于确切的考证。曹彬第三子曹玮之后,北宋末曾居官江南隆兴(治所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子孙遂留居于斯。明初迁丰润者,为南昌曹玮之后。至今丰润曹氏家祠中存有一副联语:“汉拜相宋封王三千年皇猷黼黻,居江左卜京右亿万世国器圭璋”,所谓“汉相”、“宋王”指曹参、曹操和曹彬,“江左”、“京右”为南昌、丰润。这是丰润曹氏为曹彬之后的明证。
而灵寿县境内,多处存有曹彬的遗迹和传说。城东南三里灵寿镇岗头村是曹彬的故里,岗头村东公路旁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曹氏族人所立的“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石碑,村中曹氏祖祠内存有同样石碑一通,字迹因年久已不可辨认。岗头曹姓为一大族,世代繁衍,都称说是曹彬的后代。另外,县城西北25里菅村乡曹庄村,村北公路旁有一大土丘,有人说是曹彬的墓,但无碑碣可查。荒冢孑然,别无遗迹,有无墓葬品,尚待发掘。又据旧县志载,清康熙十七年(1678)邑人邢标(东合村籍)慕武惠高风曾为其竖碑乡里,此碑今已无处可寻。
武惠王曹彬,宋良将第一,功业显赫,名彪青史,家乡故土,当有垂久遗物,奈因“靖康之末,子孙多从高宗南渡,无复在北者”,又历经金元用兵之际,兵燹灾祸,劫掠难免,所以武惠王的可作永久纪念的遗物,实难发现,此在清康熙陆陇其知灵寿时,即以如此开国元勋,竞无供人缅怀追念的遗迹而慨叹。俟后,陆公发现县北十里朱乐村南,村民传说有曹氏墓地,未知是属于武惠王的,还是武惠王上辈的。陆公亲临察看,只见“萧然平衍,漫无丘陇”。仅有四块有孔穴的石头,规制粗陋,不像是勋戚贵胄所用,倒像是后人表识的物品。陆公“不忍武惠之泯泯于兹土”, 于此竖《宋曹氏墓碑》为志。当时巡按御史瞿俊亦为此撰诗。诗中感叹曰:“茫茫葬地连荒原,马鬣已夷无复存。天空不返辽海鹤,白云凄冷埋深魂。”
虽然,曹氏家族在灵寿没能留下太多的遗存,但曹氏后人遍布全县,曹彬、曹玮、曹皇后、曹国舅的故事世代相传,他们为自己有一个“善戢下,不妄杀一人,不自矜伐,不冠带不见吏,平常未尝言人过失”的祖先而骄傲。而今他们又为在自己祖先的后人中有一个旷世文豪而感到而感到无上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