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刊文称,德国联邦大会选出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籍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出任联邦总统,显示德国选民大体上还是对民粹主义的激情保持理性距离。在因为极端势力坐大而日益纷乱的时局里,中道政治的关键作用越来越显著。
文章摘编如下:
德国联邦大会在2月12日以1239张有效选票当中的931票,选出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籍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出任联邦总统。尽管西方舆论认为,施泰因迈尔的胜出,意味着中间偏右的总理默克尔,可能在9月24日的联邦国会选举时,面临连任的重大挑战,但新总统所代表的主流政治共识,却显示德国选民大体上还是对民粹主义的激情保持理性距离。
施泰因迈尔在选举后的演说中,把德国形容为“希望之锚”。在世界民众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大规模移民等问题心生恐惧,因而容易受到民粹政客排外主张的蛊惑之际,他期待德国发挥榜样作用,让世人在恐惧面前看到勇气,看到国家进步的可能。
61岁的施泰因迈尔曾在默克尔的联合政府中担任外长、副总理,坚决拥护欧盟。在前任总统高克去年6月以年事已高为由,拒绝连任后,默克尔联合政府的三党一度为总统继任人选僵持不下,最后她以对外发出“稳定的信号”为由妥协。
默克尔政府因为基于人道立场,大开国门迎接百万计的中东北非难民,一方面得到西方舆论的赞许,另一方面却为德国极右民族主义势力找到攻击体制的口实。
德国媒体报道,去年共发生了140多起主流政党从政者,遭极右翼人士骚扰甚至攻击的案例。同时,右翼民族主义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正乘势崛起,至今已经在16个联邦州议会的10个拥有议席,且准备进军联邦国会。
作为欧盟最大的成员国,德国国内政治的风向势必决定欧盟的未来。因此,施泰因迈尔虽然当选没有实权的总统,却仍然具有高度的指标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