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地铁尖沙咀站发生纵火事件,火势随后被消防员扑灭,事件造成18名市民不幸受伤入院。事件发生后,从特区政府、地铁公司到香港市民的迅速反应使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我们不妨探究一下香港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如何应对,看看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特区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一瞥
香港特区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应急行动方针、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急运作机制构成。
香港特区政府将突发事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紧急情况,指任何需要迅速应变以保障市民生命财产或公众安全的自然或人为事件;二是危急情况或灾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香港特区政府遵循精简、高效、灵活、便捷的行动方针指导应对工作,即限制涉及的部门和机构数目;限制紧急应变系统的联系层次;授予紧急事故现场的有关人员必要的权力和责任。
香港设有领导机构为以行政长官为首的行政长官保安事务委员会。如果发生非常严重的事故,且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会严重影响或有可能严重影响香港安全,保安事务委员会将召开会议,指示有关部门执行政府保安政策。工作机构包括保安控制委员会、分区保安控制委员会、有关民众安全的政府救援工作委员会、警察总部指挥及控制中心、联合新闻中心等;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包括渔农自然护理署、建筑署、医疗辅助队、民安队、食物环境卫生署、消防处、卫生署、民政事务处、香港天文台、警务处、医院管理局、政府新闻处、保安局、运输署等32个部门。
2003年“非典”暴发后,香港特区政府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设立了三级制应急系统。该系统在紧急应变的救援、善后和复原三个主要阶段以不同形式运作。
人人负起责任 都是决策中心
香港特区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也需要各个部门和市民的配合。我们以香港发生重大台风灾害为例,看看从政府、企业到市民,香港各界是如何应对风灾的?应急体系各环节怎样做到紧密契合、有条不紊?
当台风来袭,当日教育局宣布所有学校全日停课。这项决定的依据是《热带气旋及持续大雨幼稚园及日校适用的安排》。香港每一所幼稚园和学校的校监及校长手中,都有这份文件。负责组织市民文化体育活动的政府机构康文署,也规定了天文台8号预警发出后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如活动举行期间发出信号,活动继续举行;如活动举行前已发出上述信号,取消所有活动。如果说天文台不断更新的警告信号,是迎战台风的指挥旗,保安局制定的《天灾应变计划》,就是政府应对台风的“宝典”。这里边,详细规定了政府各部门的具体任务,还指定了责任人。比如,渠务署署长负责疏通及修葺淤塞或损坏的污水渠及雨水渠,确保污水处理厂及洪水抽水站运作良好。运输署的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会在台风袭港期间,联系公共交通营办商、各政府部门包括香港天文台、警务处及各工程部门,收集交通及道路的资讯,作出协调并通知媒体。
在“小政府、大社会”的香港,政府的很多政策,必须依赖企业的帮助完成。台风来袭期间更是如此。以中环一家银行为例,他们已经给员工发了邮件:8号风球生效期间,上班族早上不用上班,倘若改为3号风球后,两个小时到办公室上班即可。其实,提前下班、推迟上班的做法,并非香港政府的强制要求。劳工处拟定了一本小册子,就台风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安排提供意见和指引,但并非法例。不过,香港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按指引制定了提前下班或推迟上班的政策,对一些必须上班的岗位,则提供交通补贴或接送服务。香港运输署介绍,各家运输企业提早结束运营、加开班次等,都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运输署不会干预。但有关措施必须向运输署通报。
很多人会抱怨政府发布的天气信号看不懂。在香港,每个成年人都知道8号风球、黑雨警告的涵义,天文台通过媒体发布此类警告,一般也不会再作具体说明。香港市民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一次又一次的强台风,主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危机教育――香港特区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一环。特区政府从中小学开始,就着手培养全民的危机意识,开展教导市民如何应对灾难的培训和实地演习等活动。
志愿者队伍发挥大作用
香港民安队是“香港政府辖下的一支须穿制服并受纪律约束的志愿应急队伍”,队员来自社会各阶层,他们志愿登记后,通过遴选成为正式队员。随着社会发展,民安队的职能与时俱进,由初期的担负备战防御任务,转型成为一支训练有素、能够执行多元化安保、服务任务的辅助应急部队。
民安队的职能非常广泛,包括应急救援、维护治安、为民服务等。具体职责任务包括:协助政府各政策局及部门执行抗疫或抗灾行动、山岭搜索及抢救、水灾抢救及防止山火等任务;在各项大型公众活动中维持秩序;在各郊野公园及远足径执行巡逻任务;在政府部门及非政府机构主办的大型宣传活动中表演助庆,以提高大众对有关活动的兴趣;为政府及非政府机构提供山岭活动安全及抢救方面的训练活动和专业服务;为年龄介于12-17岁的青少年提供纪律及技能训练,并培育青少年成为未来领袖和负责任的公民。
民安队成员平时分散在各个工作岗位,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根据需要快速召回全部或部分队员。为达到召之能来的目的,他们采取了3条措施:一是建立值班制度。民安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接收和处置各种应急情况。二是签订支持协议。民安处与民安队员所在单位签订协议,所在单位无条件支持队员参加应急行动,队员接到通知后,随时可以响应。三是建立紧急召集机制。民安处购置了先进的超短波通信设备,组建了超短波通信网。一般情况下,民安处用程控电话或手机等通信手段,通知队员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转告队员到队部集结,有时也可由民安处直接通知队员。据介绍,在不预告的情况下,通知发出45分钟后,可集结民安队员70%左右。
香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启示
香港特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有五大经验。
香港特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十分注重应急预案演练,几乎每个预案一年至少演练一次。通过演练,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整合应急资源,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此提高应急处理水平。并且,香港特区政府十分重视依托美国、加拿大先进的应急管理培训系统,对应急管理人才进行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加大应急管理宣教力度,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香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负责牵头处理的部门在采取相关措施的同时,立即知会相关单位,及时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发布相关信息,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处理突发事件营造了公开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十分注重听取专家意见,发挥专家作用,充分利用专家,减轻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外围压力,为处理突发事件营造了公信的氛围。 除了上述之外,香港特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及应急装备的配合,通过采用世界先进的应急技术、装备等,提升突发事件处理水平。(蔡啸天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