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2月12日电(记者丁梓懿)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望进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举办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建议名单传媒简报会,介绍了十个建议入选项目,并宣布于当日起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咨询。
此前已有十个项目被列入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本次候选的十个建议项目包括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诞、中秋薄扶林舞火龙、正一道士传统、食盆、港式奶茶制作技艺、扎作技艺、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以及戏棚搭建技艺,涵盖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和传统手工艺等不同领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表示,这些项目是经过专家和学者深入调查,非遗咨询委员会审议,并通过多次探讨列入建议名单的,具有鲜明的香港本地特色、族群及地区特色,反映了香港多元的历史文化。
郑培凯说,希望社区及市民能够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使得乡土文化得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总监何咏思介绍,这十个项目都是来自民间,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南音是用广府话说唱的曲子,是广东地方歌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人以说故事的方式弹唱,用古筝、椰胡伴奏,并手打拍板敲击节拍,歌词内容大多是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困境。
宗族春秋二祭则是新界宗族祭祖的村族大事,已有数百年历史。每逢春分或秋分,宗族成员或聚集祠堂祭祀列祖,或前往山头拜祭先祖墓地,以表孝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此前已被列入香港非遗代表作的十个项目是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黄大仙信俗。这十项也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粤剧则于2009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