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1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20日发表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题为《中国能否成为新的全球化领导者?》的文章称,中国能否成为真正的全球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有政治意愿在国内抵制保护主义,并审慎地发挥其包括经济力量在内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面向该地区较小的国家。
柯慕贤称,美国新政府给解决多边问题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引发了关于中国作为新的全球领导者的热烈讨论。中国是否已经做好了开始行动的准备?
在一些关键领域,中国似乎有着填补空白的绝佳优势。中国领导人在达沃斯和日内瓦发表的演讲恰逢其时而又充满雄心壮志,可谓切中了各个要害。中国对联合国体系、世界贸易组织与开放贸易、多边体系在发展和人道主义事业中的作用,表达了明确的支持,也自然广受赞誉。从伊朗核协议,到打击索马里恐怖主义,再到历史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都说明:中国为推动全球福祉作出贡献的意愿正与日俱增。
柯慕贤称,回顾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从坦桑尼亚的公路、非盟的大楼、埃塞俄比亚的有轨电车、通往吉布提的列车,到巴基斯坦和希腊的港口便可见一斑,其成就令人瞩目。诚然,可持续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治理、地方参与和能力建设。但是难以否认,及时落地且经济上可行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必不可少。这些项目在显著推动发展的同时,很多情况下还有助于政治稳定。这对于德国从根源入手成功应对移民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因而,中国发起创办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局良好,可谓恰逢其时。亚投行成员加入速度之快,很可能打破了世界纪录。
柯慕贤认为,领导力不仅仅需要经济金融交易,还需要建立在公信力的基础上。虽然中国对开放贸易,尤其是对世界贸易组织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在众多欧洲企业和观察人士的眼中,中国在自身市场开放方面进展不足,甚至有所倒退。只有当中国将言论切实付诸行动,承担起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且志向高远的一国之责任,才能扭转当前全球贸易投资走向闭关锁国的趋势。
此外,全球化不仅仅涉及贸易和经济发展,也涉及世界秩序。“一带一路”是中国就发展与稳定提出的最具启发性的倡议之一。德国对其整体方向表示欢迎。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增进互联互通,将非常有助于抗衡去全球化趋势。然而,它应该是真正包容的倡议,即让所有伙伴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和承担责任。所有参与者都应该在该倡议的形成过程中拥有实质性的发言权。
柯慕贤称,中国如能成为真正的全球领导者,将有望阻止中欧双方的周边诸国在单边主义、贸易战和政治不稳定上越走越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有政治意愿在国内抵制保护主义,并审慎地发挥其包括经济力量在内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面向该地区较小的国家。